张振营:暑假逸事之跑到外村看电影
作家笔下的夏天 夏夜里如果能看一场露天电影是最高兴的事了,也最能消
(资料图片)
#作家笔下的夏天#夏夜里如果能看一场露天电影是最高兴的事了,也最能消暑。放电影的场地不是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就是在村子里的大街上。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家门口放电影,负责栽杆挂银幕的人很尽力,他们把银幕的一端系在我家对门的召娃家的白椿树上,而在我家门口栽了一根树杆系另一端。上树爬杆的是半大小子二友,他像猴子一样双手抱树双脚夹树,“蹭蹭”几下就窜上去了。除了栽杆,他们还把要坐人的地方清理得很干净,特别是粪便什么的。几个人还抬来了十几根干枯的树干摆放在银幕的正前方,到时候方便大家往上边坐。那时候脑海中还没有电影院的概念,只知道来放电影的电影队。电影队来自县里,一般都是两个人拉个架子车,上面放着机器。出村的大路往南走,大概一公里处有条小河,小河上有一座小石桥,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。到石桥上来要下了一个长坡走到沟里,过了桥,再从对面的沟里上到坡上,两边的沟里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洋槐树。接电影队可能是因为要下个坡上个坡的原因吧。现在想来,其实坡并不大,电影队的两个人完全可以上得来,接他们,无非是对电影的稀罕和欢迎吧。早有孩子们坐在沟沿等待,看到电影队的车子,就叫着“电影来了”跑着回去报信了。夏天天黑得晚,就盼着太阳快快落山。看电影队的人进谁家吃饭了,就在人家大门外探头探脑,希望放电影的人早点吃完饭出来。看电影的场面很壮观,不亚于现在观看心连心艺术团的场面。可以说是人山人海,前面是坐着的人,后面是站着的人,旁边的墙头上和树上也上满了人。银幕的后面也坐有人,我就曾经在后面坐过,除了字是反的,看人没有什么两样。当一束亮光从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时候,我曾经无数次想知道人究竟是怎样从里边出来的。印象最深的电影有《南征北战》、《地雷战》、《地道战》、《青松岭》、《决裂》、《闪闪的红星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等,看得次数最多的要数《南征北战》,可能有十来遍之多。那时候这个村里放了以后,再到另外一个村里放,放的电影是一样的,我们一群半大小子就结伴跟着看。直到电影队走得越来越远了,或是父母呵斥了,就不再跟着看了。那时经常是放一次电影要放两部片子,但这场看完了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放另一部,原因是在相邻的公社里另外一个电影队也在放电影,两个电影队放的片子互相交换,两部片子不能同时结束,因而就要等待。互相交换片子的过程叫跑片,谁放完的早就要跑着去送给另一个电影队,再把那里的片子取回来。那时的电影放映员是很吃香的工作,很神气也很受人尊重。雪玲的二舅是从部队退伍回来的,不知怎么就当上了电影放映员,不久,公社书记的女儿就嫁给了他,可见这个放映员的地位。看一场电影,大人小孩都兴奋,电影的内容会成为打麦场上议论几晚的话题。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起点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